歡迎光臨!
不過鋼材出口是否可以作為消化產能的武器而長久使用?徐向春表示,鋼材出口為消化我國過剩產能確實“有功”,但并非“無過”,“首先國際鋼材市場的鋼材容量是有限的,中國鋼材出口已經接近一億噸,未來中國鋼材出口的增長空間是有限的,很難在此基礎上再次實現突破。
其次從****政策的角度來講,****是不太希望我國鋼材出口量這樣大跨步的增長,從含硼鋼出口退稅被取消就能看出一二。因為鋼鐵的生產是一種高耗能的生產,鋼鐵始終是中國環境的“污染大戶”,所以鋼材出口雖然可以當做是緩解國內鋼鐵產能過剩的有效渠道,但是****不能當做主要武器”。
可見,消化我國鋼材產能過剩的良藥還是主要依靠減產以及轉移產能的方式來消化,“不銹鋼板廠家需求其實也已經接近飽和,尤其是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
以前還可以依靠利好政策刺激鋼鐵的需求,可以依靠房地產等‘用鋼大戶’拉動鋼材需求,現在看來鋼鐵行業已經很難指望這些‘難兄難弟’,淘汰產能主要依靠通過市場倒逼淘汰掉一批產能,同時將鋼鐵產能轉移至國外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