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出來混的遲早要還的。公司常年銷售不銹鋼板廠家、304不銹鋼卷板產品,有專車專人接送洽談人員前來訂購業務。自去年3月****次債券違約后,東北特鋼因連續11次違約備受關注。公司主營產品不銹鋼板廠家、304不銹鋼卷板,公司自創辦以來,強化產品質量,****的設備為客戶生產****的產品。10日,該集團及其管理人終于正式向法院提交了破產重整計劃草案:本鋼鋼材和錦程沙洲將參與重整,而東北特鋼也有望借此機會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
近幾年來,我國債券市場違約屢有發生。評級機構東方金誠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目前我國債券市場總計違約債券只數為126,其中公募債券累計違約77只,私募債券累計違約49只。共涉及57家企業,累計違約金額693.04億元。
其中,東北特鋼債務違約次數為11次,總金額71.7億元,共有10只債券發生違約,“13東特鋼MTN2”于2016年4月12日和2017年4月12日先后兩次違約。
昔日“特鋼航母”折戟高杠桿
東北特鋼,實際控股人為遼寧省國資委。是我國北方****的特鋼企業,被稱作是“特鋼航母”,其產品在航空、竣工等領域具有較強競爭力。然而,有背景、有市場、自帶光環的特大國企,也并不意味著不會違約。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表示,受市場需求疲弱影響盈利能力和內生性資金來源不足、對外部融資嚴重依賴等因素導致了東北特鋼陷入了巨額債務違約的泥潭。
在東北特鋼****債券違約后,其就承認了業績下滑的影響。公告稱,“受鋼鐵行業整體不景氣影響,公司近期銷售壓力很大,庫存商品增加,銷售匯款不及時。”
然而,數據顯示,2015年東北特鋼利潤總額達到2.2億元,較上年增長30%。比起業績,近幾年來一直處于80%以上,并在2016年7月曝光的《省政府東北特鋼工作協調領導小組會議精神傳達提綱》中已上升至120%的企業負債率,才是其連續違約的主要原因。
東方金誠評級總監剛猛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東北特鋼發展戰略與財務資源的不匹配,造成資金鏈斷裂是其違約的主要原因。東北特鋼的債務高企始于2007年的整體搬遷,在整體搬遷過程中,東北特鋼投入了巨額資金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所需資金絕大多數通過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等方式籌集,致使東北特鋼背負巨額債務,在資金周轉方面出現了巨大困難。
“東北特鋼流動性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可用資金僅14.71億元,非受限現金類資產/短期債務為0.06倍。內生性資金來源不足,對外部融資嚴重依賴。”剛猛說。
重整草案仍有很大不確定性
10日,隨著沙鋼股份和本鋼板材公告的發布,掀開了東北特鋼重整計劃的面紗,但是否能進入重整實施階段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沙鋼股份公告稱,其實際控制人沈文榮控制的寧波梅山保稅港區錦程沙洲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擬作為主要投資人參與東北特鋼及其子公司的破產重整;本鋼板材公告稱,公司于7月7日簽署協議,擬以自有資金10.38億元對東北特鋼進行增資,占重整后東北特鋼注冊資本的10%。
“這次東北特鋼破產重整可謂一波三折,困難很大。”中國政法大學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說,由于東北特鋼屬于特大型國有企業,破產清算影響太大不太可能。后來想到走破產重整的程序,但因其債務負擔太大,引進戰略投資者也比較困難。
李曙光認為,東北特鋼通過9個月時間找到了比較合適的投資人。一家國企一家民企愿意參加重整計劃,這是經過了艱苦地尋找談判協商的過程,管理人和主要債權人花了不少力氣。
事實上,東北特鋼早在去年10月10日就宣布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七十九條規定,債務人或者管理人應當自人民法院裁定債務人重整之日起六個月內,同時向人民法院和債權人會議提交重整計劃草案。也就是說,應該在今年4月10日之前應該提出方案。但因各方沒有談妥,按照上述法律,可延長3月至7月10日才**終提出重整方案。
然而,在剛猛看來,這一方案是否能真正落地,還需要取決于重整方對債權人的利益的保障方案是否能達到債權人的要求,從《破產法》的程序上來說需要債權人組的一致通過。
李曙光也表示,東北特鋼重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需要一定時間的考驗。
“重整方案很重要,是不是很具體細致,各方面權利義務責任關系是不是很到位都非常關鍵。”李曙光說,破產重整方案就是東北特鋼未來發展的頂層設計,重整程序批準以后,能不能實施得好,還要看后面的效果。
事實上,沙鋼股份的公告也指出,重整計劃草案尚未**終定稿,錦程沙洲是否能成為東北特鋼的****大股東存在不確定性。
引入混合所有制改革意義非凡
盡管多方還未拿出具體的重整方案,但在專家看來,如沈文榮和錦程沙洲能入主東北特鋼,對市場化機制處置國有企業債務違約具有很強的示范意義。
剛猛表示,沈文榮和錦程沙洲如能入主東北特鋼,其對東北特鋼的整合能力將成為重整是否成功的關鍵。
他認為,沈文榮實際控制的沙鋼集團目前是中國****的民營鋼鐵企業,并購在其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因而其在鋼鐵業務尤其是特鋼領域具有相當豐富的并購和重組經驗,或將有助于其對東北特鋼業務實施重組。
“按照市場化機制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間資本和運營經驗有助于國有企業提升競爭力。”在李曙光看來,此次披露的重整方案引入了混改元素,由民營鋼鐵公司為主牽頭實施對國有鋼鐵企業的破產重整是一大亮點。
國有企業的病要及早治療
目前,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任務的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進入深水期。東北特鋼的特大債務違約事件正是這場改革中繞不過去也不得不面對的坎兒。
李曙光認為,大型國有企業的改革重組,是我國經濟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特別頭疼的問題,不是簡單的一兩個改革措施就能做好。
在他看來,東北特鋼如果能早發現病癥,改革早一點開始,就不會發生這樣嚴重的違約。
“去產能、去杠桿,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應該是現實經濟生活中,特別是國有企業,在整個經營投資過程中都要一直做的事情。”李曙光說,不應該是病入膏肓才去急匆匆地處理,為時過晚。
國有企業的病要早治不能晚治,要有很好的體制機制、公司治理結構,很好的市場前景來預防風險發生。
事實上,沙鋼集團旗下的沙鋼股份在6月15日剛宣布以258億元收購蘇州卿峰和德利迅達,沈文榮及錦程沙洲是否能為東北特鋼重整計劃投入足夠的資金,還有待觀察。